“医生,我的孩子近视了,怎么办?!”
遇上孩子视力问题,家长们总是忧心忡忡,有时由于缺少相关的知识,更是容易病急乱投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盘点一下面对孩子的视力问题,家长们的4个常见错误。
错误一:没确定真假近视就随意配镜
孩子抱怨看不清,可不都是近视眼。在儿童青少年中,有一种常见的现象叫做“假性近视”,同样会引起视力的下降。
顾名思义,假性近视并不是真正发生了近视,而是由于孩子们长时间,不规范的近距离用眼,导致眼睛的调节紊乱。出现假性近视后,孩子同样会视力下降,电脑验光出现近视度数。但通过散瞳药水,将睫状肌麻痹后,眼睛回归了放松状态,近视度数就会降低甚至消失。
和不可逆的真性近视不同,假性近视可以通过配合医生调节生活习惯逐渐恢复。但如果不加以分辨,误把假性近视当作真性近视,误配眼镜,就很有可能让孩子的眼睛发展为真性近视,到时可就不可挽回了。
错误二:配眼镜只需要电脑验光
现在大家的工作都很繁忙,家长们难得抽出时间陪孩子到医院检查视力。特别在暑期,一套医学验光做下来,总要个小半天。相比之下,不少家长认为电脑验光很方便,只需要一张电脑验光单,应该也足以配镜了。但是,孩子的每天都戴着的眼镜真的可以如此草率吗?
事实上,电脑验光只是医学验光的步骤之一,单纯的电脑验光不能判断孩子是否近视,也不能作为验配眼镜的依据。孩子近视后,更建议通过医学验光配镜。医学验光是以专业医学为基础的验光配镜,检查项目更加专业、全面,包含了眼部常规检查、电脑验光、主觉综合验光、个体判断、加工试戴主要几个步骤。
定期医学验光可以防微杜渐,掌握孩子的近视度数变化趋势,及时更换度数不足的眼镜。
错误三:嫌眼镜丑不让孩子戴
“眼镜戴上了就摘不掉啦!”“戴眼镜会变成死鱼眼!”有些家长,因为嫌孩子戴眼镜丑,不让孩子戴眼镜。但他们不知道,孩子近视后,如果不戴眼镜,长期处于看不清的状态,不仅学习生活不方便,还需要眯着眼,加速眼睛的疲劳,导致近视加深。
发现孩子近视,家长还是应该在眼科医院检查后,根据医生的建议决定是否让孩子戴镜。通常近视度数在100度内,可以在上课看黑板、看电视等需要看远的场景戴镜,写作业、阅读时摘掉眼镜。
如果实在不愿意戴框架眼镜,还可以选择OK镜,晚上睡觉配戴,白天不必戴眼镜,同样可以起到控制近视的增长的作用。
错误四:没有要定期进行复查
视力也查了,眼镜也配了,还需要年年来医院复查吗?对处于视力发育关键期的儿童青少年来说,无论视力是否出现问题,都应该及时复查。
儿童青少年的用眼压力大,近视度数变化快,即使配了眼镜,也会因为不良的用眼习惯、不正确的眼镜使用等引起近视度数的增长。眼镜度数一旦不合适,眼睛更容易处于疲劳状态,加速近视发展。
定期复查可以及时发现视力异常,跟踪近视发展的趋势,所以建议孩子每半年到医院复查一次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