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园里,越来越多的孩子小小年纪就戴上了厚厚的眼镜,让家长忧心。当下,近视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除了老师、家长不断学习近视防控的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在孩子的心中树立起科学用眼的意识,培养良好的用眼习惯。
7月6日,19名来自仓山小学的同学来到仓山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中心,学习爱眼护眼知识,争当近视防控志愿者。
良好习惯的养成,要从生活的一点一滴做起。在东南眼科医院社区办主任兼眼预防保健科主任林琴的带领下,同学和家长们聚精会神地学习科学用眼习惯。
“写作业要坚持‘一拳、一尺、一寸’的距离原则”、“家中的电视至少要离沙发3米以上”、“休息不是闭眼,而是要眺望远方”……在一条条实用而接地气的近视防控要点讲解中,同学们发现了自己身边的许多不良用眼习惯。
“妈妈总玩手机!”
“我写作业,爸爸不让我休息!”
“我家电视放得离沙发不够远!”
在此起彼伏的讨论中,同学们互相纠正着不良的用眼习惯,家长们也纷纷表示,自己平时并不会注意到这么多细节。
在讲座之外,同学们还学习了如何查视力。查视力是眼科检查中最基础的项目,也是能够直观反映眼部健康情况的检查之一。目前,仓山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中心每学期都会进校园为同学们进行2次的视力监测。虽然看起来只是简单的一比一指,却不能忽视。
同学们在医务人员的带领下,一丝不苟地互相进行着检查。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假如生活失去了光明”黑暗体验,同学和家长们蒙上眼睛,拄起盲杖,在盲道上艰难前行。
福建省视觉障碍康复中心低视力辅具适配师廖文华正在指导小志愿者们如何使用盲杖
“左边点、右边点……”在一声声指挥中,小志愿者们感受着盲人生活的不便,长长的盲杖在地面艰难探索。
“真的好可怕。”比起孩子们的懵懵懂懂,参加体验的家长对黑暗有着更深的感受。“太不方便了,完全就是一步一步在挪。”即使在小志愿者们的搀扶下,家长也只能慢慢摸索前行。
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在同学们的心里埋下了一颗爱眼护眼的种子。回到家庭和校园,他们就是近视防控志愿者,将学到的知识和感受传递给更多的同学、家人、朋友,让爱眼的行动和意识浸透到生活的各方各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