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男婴小小(化名)命运多舛,在妈妈的肚子里,他只呆了6个月就诞生了。在保温箱住了4个月,他才逃过生死关,却又被查出先天性白内障,远视3000多度。
幸好,家人没放弃,给他做了手术,又配了镜,小小的眼疾有望矫正。
辗转多地,小小最终来到我院接受治疗,近视门诊/角膜接触镜科主任张春南介绍,先天性白内障是儿童较常见的一种致盲性眼病,一旦确诊,应尽快手术,并及时做合理的屈光矫正。
刚出保温箱 又查出眼疾
“他能活下来,是个奇迹!”前两天,妈妈抱着小小,到福州东南眼科医院,小家伙眼神迷茫,安静地躺着。
小小的妈妈说,今年1月,她怀孕刚满25周,突然早产,诞下一对龙凤胎,他们的身体孱弱,双双被送进医院的保温箱。尤其是小小,体重仅860克,属超级低体重儿,只比成人的巴掌大一点,手臂和圆珠笔差不多粗。
捱了4个月,小小出院了,家人惊讶地发现,他的视力很差,玩具摆在眼前,他却视若无睹,到医院一查,竟是先天性白内障。
7月,小小做了手术,摘除了混浊的晶状体。术后,他的眼睛缺少晶状体,时间一长,可能导致视力发育不良,甚至终身的视力缺陷。婴幼儿与成年人不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其眼球的屈光系统变化明显,晶体度数选择困难。另外,低龄患儿手术技术难度高,术后炎症反应重,手术并发症多,可能导致较高的再次手术率,因此,目前只能先配镜,后期再结合弱视训练,尽可能让眼睛得到刺激发育。
经过多方询问,妈妈抱着小小,来到我医院接受治疗。
9个月婴儿配镜 还是头一回
每年都有约十万孩子在我院验光配镜,但给这么小的早产儿配镜,还是头一回。
张春南主任发现,小小的远视度数过高,连电脑验光仪都闹“罢工”。医生只好通过手动检影验光,才测出他的远视度数超过3000度。由于度数过高,小小又年幼好动,无法配戴框架眼镜。
张主任立即请来眼底、白内障专家会诊,经过详细检查,为小小定制了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这是一种特殊的隐形眼镜,除了普通的屈光矫正,还可矫正超高度远视、近视,特别适合眼外伤后的视力矫正、先天性白内障患儿的术后矫正。
小小第一次戴镜,护士很快给他戴好了左眼,可能是感觉到异样,他很烦躁,只要护士的手一靠近,他就大哭。护士使尽了浑身解数,打开动画片,搬来小玩具,想分散小小的注意力,但小小还是不乐意。哭闹半小时,小小累了,他喝了奶,昏昏欲睡,护士熟稔地撑开他的右眼皮,迅速把隐形眼镜戴了进去。这时,小小竟没再哭闹,他瞪着大眼睛,好奇地四下张望,一把抓住了妈妈手里的玩具。
妈妈又惊又喜,她说,以前,小小看不清,即使玩具摆在眼前,他也无动于衷,如今,他总算能看清了。
不只是老年病 应及时矫治
“白内障不只是老年病!”张主任说,在我国,每700个新生儿中,约有1例发生先天性白内障。通常,母体孕期有疾病、服药史、放射线接触、外伤史,或有先天性白内障家族史,宝宝出生后有全身或眼部疾患,容易患白内障。若家族有遗传性白内障,宝宝患病的几率也高。小小早产后,曾做过激素治疗,可能对眼睛发育有一定的影响。
患儿年幼,正处于眼部发育的关键期,白内障阻隔了外界光线的进入,会导致眼睛无法得到刺激,发育停滞。因此,患儿要及时手术。
但是,白内障手术只是打通了光路,术后,患儿处于无晶体眼阶段,应尽快做屈光矫正,最好在伤口愈合后,1-2周内验光配镜。
他指出,如果幼儿的黑眼珠里有白点,可能是白内障;宝宝视力差,出生后不能注视,且屡次矫正仍不见效;宝宝注视物体能力差,眼睛追随光源不好;长时间斜弱视、眼球震颤;眼底检查,发现宝宝瞳孔泛白的,也要引起警惕。